pangcahland動態影像

部落的紀錄片工作者阿青幫我們剪輯了相關的影像,
歡迎關心的朋友點閱。
http://www.wretch.cc/video/sawalian

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

執行進度(2009/06/26)

敬致各位夥伴

太魯閣族邱寶琳: 先道聲恭喜,看來昨天的協調會的結論,有更進一步的進展!

我大概整理的一下昨天會議進行的流程,發現廖委員的重心是放在鄉民大表及縣議會的表態,並協助組成調查小組,把你們提供的資料,轉化為質詢模式的專案小組報告,再來壓制國財局及東管處的行政處理瑕疵!形成壓力!

進一步在休會十分鐘,成為委員的發揮協議功能的時刻,做成協調會的可執行結論!

所以,第一階段的協調會是一個基礎,才會接續第二協調會的效果!

表面在講依法行政,但整個模式就是協商政治吧!

我想請求一些事情:

1.我們目前尋找簡東明立委,協助開公聽會或協調會。

請教一下,廖委員的接洽人是那一位穿委員服務團隊的被心的那位先生嗎?

我在思考,希望可以請廖委員一同關心我跟已並的問題!

基於上述協調會的運作模式,我們可能無法執行,因為支持鄉公所拒絕歸還土地的人,就是鄉民代表會及我們鄉的黃輝寶縣議員,所以,我必須作多方面的思考!

尤其著力點還是在縣政府的資料,已並的已經沒有這一層顧慮,而我的還需要協助調台電與鄉公所租界土地的資料!!

所以,可能需要藉由你們所認識的縣議員,且與秀林鄉無關的(黃輝寶與許淑銀)!互相認識,並調縣政府有關台電租借土地的契約及租金變動情況!

ð 與廖委員提一下,我們的案件,有機會可以關心!

因為廖委員底下有至少兩位主任,而且服務民眾的案件都不可以互相踩線,所以,我只能先認識你們接觸的,是否與我在廖委員台北研究室的江主任為同一位!


2.我希望可以得到你們成員的允許,把你們的案例作比較分析,提出兩點:

a.我希望分析你們的抗爭模式,提出成功的流程!並放在網路!

b.我研究所論文分析案例之一(基於我的分析觀點,但我承諾提供我的論文報告給部落);我可以介紹我與東華的梅君認識嗎?我想你們的案子應該也將成為她研究論文的一部份!我希望可以有機會與她學習討論!

3.你們的案例可以整理為相關重點的報告,作為提供關心原住民議題的人的研究!可以放到我們的部落格之上嗎?

已並:

參與這一個協調會的流程,及觀察他的政治權利關係,

我能夠理解李組長所謂:

『把我們兩個案子綁在一起,是有其複雜性及困難度!』


如果可以,你就直接拿原民會的95年公文來限制我們申請,

轉過來在你們案件上,請原民會指正規範何在!使縣政府同意依據規範執行!

可以先Run你們的協調會或是公聽會!

(對委員解決問題來說,應該是協調會,因為是公開場合,記者媒體一定可以參與)


我們要向Lafay的模式,由鄉公所與民代,縣議會的表態支持,難度太高!

且太魯閣族及賽德克族的特性,很難形成共識!

所以,我們要由上而下!這是另一種模式!

請簡東明委員也都不是問題了!!

如果我們走這一個方式,還是要準備充分資料!

你的部分OK,只需要在學習Lafay,作一個重點報告ppt&紙本!!!

而我的部分,還需要釐清台電租用的流程!

這是我參與Lafay的石梯坪部落自救會之協調會的心得!!

賽德克族已並.壁虎:【聯盟文件】由多元文化觀點探討「原住民土地權」的保障

http://yipingpihu.pixnet.net/blog/post/25323276


狼煙行動連盟: 「音樂台東,核廢抬走」演唱會, 詳如附件一。
…………………………………………………………………………………………

6月19日立委廖國棟進行之跨部會協調會結論:

1. 處理本案的根本我們依據民法跟原住民基本法19、20、21、22條來處理。

2. 土地流失過程,是否有相關行政疏失,我們將予以追究責任,送至監院調查。

3. 有關建議,本席召開會議協調,處理相關原住民土地流失一案,本席將在一個月內辦理。

4. 關於保留地的申請,請我們同胞依法提出,相關行政單位儘速完成行政程序

5. 關於東管處,請正式行文,函今天與會的單位,說明關於823、592土地計畫停辦事項,以及相關其他土地,地上物,公共設施設置地點,我們要知道是在哪些地上。

6. 另外我要要求鄉公所、鄉代表會、縣議會,包括自救會所作調查結果,希望能夠呈報辦公室,由本辦公室來彙整。

7. 請行政單位研議提出,目前已經設置的公共設施(第一為含撥用時致原住民所受損失、第二是在撥用時原住民所受損失),可能無法移撥,若是無法歸還土地的部分,請研議賠償辦法。

8. 縣議會專案小組楊議員請求本席處理所有原住民土地流失的案件,應該越過法律,予以政治解決,本席接受,儘速辦理。

結論的部分請函送相關單位。

回應寶琳的提問:

1. 自救會現階段與廖國棟國會辦公室之聯繫窗口是洪天盛執行長。我也正在思考如何把寶琳及已並的案例,傳達給洪執行長。在此,也想進一步暸解的是,簡東明委員協助貴會辦理協調會及公聽會之進展到了哪個階段?

2. 我們非常樂意,寶琳分析自救會抗爭模式,並放在網路上。

a.這回的會議紀錄,臨時由東華大學于珊代勞,基於lafay與環政所過去良好互動關係,特別情商梅君及于珊來協助,與個人論文之議題沒有太大關連性。在此也特別謝謝她們。

b.案例處理經驗與各位先進相互交流分享是我們非常樂見的。

感謝原民台之原住民新聞雜誌記者里幸及攝影師,全程採訪6月19日協調會之會議過程。

感謝原民台族語晚間新聞主播歐嗨, 繼協調會之後,針對馬庫達愛土地自救會之訴求,邀請立委廖國棟上節目進一步回應。歡迎各位夥伴上原視新聞網,族語新聞晚間新聞(週三)觀賞影片。http://www.ch5.tv/VOD/content.php?media_id=133200

Lafay/英彥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執行進度(2009/06/16)

敬致各位夥伴

原民台阿洛:看到有進一步的資訊,就會感到很欣慰,認為我們的工作有進一步的進展。

我想,接下來除了等待他們給予的回應之外, 我們同時可以把上次記者會的訴求跟東管處以及鄉公所提出,包括,月洞、停止興建多功能、還有傳統領域歸還,這些都是可以一同討論。土地的問題除了一些程序正義之外,另外就是傳統領域以及阿美族生存權益,所以接下來就是部落持續召開對於這些土地的共識以及對策,需要你們的主動,我們期待也持續支持。

狠煙行動聯盟:這些資訊是否不能公開?還是只有監察院部分的內容呢?

看來在豐濱鄉代表會的專案小組的意見,對馬庫達愛部落的訴求是朝有利方向發展,現在還要等看看監察院方面的意見了。
你和族人一點一滴的努力,我們很樂觀地相信一定能取回屬原本就屬於馬庫達愛的,加油啊!!!馬庫達愛的族人朋友們!
從影像中看到你們在台北的努力爭取~通通打勾一百分!!!

...............................................................................................................................................................................................................................

感謝各位夥伴的回應!

花蓮縣議會專案小組針對馬庫達愛土地自救會三月之訴求,召開會議議決如下:

1、為保障暨尊重原住民族生存發展權益、對於原住民世代傳承耕作使用之土地應優先增劃編為原住 民保留地。

2、豐濱鄉石門段592、823地號等土地開發公共設施計畫,引起原住民強烈抗拒,建請取消。

3、東管處基於開發觀光遊憩公共設施需要,所需用地應與原住民地主協商價購,應避免採取公地撥用方式製造民怨,挑起族群分裂情緒。


監察院於5月26日分別發函花蓮縣政府暨財政部,詳細內容請參考土地自救會網誌。

立法委員廖國棟國會辦公室,將於6月19日(星期五)上午10:00~12:00,假花蓮縣議會一樓簡報室,針對馬庫達愛部落土地,進行第二次跨部會協商。

程序表:

一、主席介紹與會機關代表。

二、主席致詞

三、各機關調查報告-豐濱鄉代表會

-豐濱鄉公所

-花蓮縣縣議會

-花蓮縣政府

四、爭議機關說明-交通部觀光局東管處

-國產局

五、交換意見

六、結論

七、散會

感謝顏嘉成協助撰寫新聞稿,東華大學梅君協助現場會議紀錄。特此,敬邀各位夥伴與我們共同參與6月19日之協調會。

lafay/英彥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土地自救會執行進度601

敬致各位夥伴

5月19日馬庫達愛土地自救會成員至監察院遞交陳情書,5月25日收到監察院回覆信函。基於監察院收受人民書狀及處理辦法第十三條之規定,無法將信函內容公開,監察院目前已依規定處理,將靜候處理結果。

又花蓮縣豐濱鄉代表會於3月17日成立之專案小組

處理意見:

(一) 申請案件務必繼續追查,承辦人員責任要釐清並尋求補救措施。

(二) 上項專案結果請豐濱鄉公所專案函請花蓮縣政府、國有財產局台灣北區辦事處花蓮分處、交通部觀光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等相關單位爭取、儘早撤撥上項土地歸還原墾戶。

(三) 為考量原墾戶權益,擇期至東管處及上項有關單位拜訪,表達民眾訴求以取得共識。

專案小組議決:照專案小組處理意見通過。

5月18日自救會成員北上,獲得旅北同鄉近30名族人之熱忱支持與聲援深受感動。

特別在此感謝當天踴躍捐款族人

沙漠風情 2,000元
陳錦玉 1,000元
邱鳳珠 1,000元
江建明 1,000元
陳東明 1,000元
江貴明 500元
林正明 1,000元
林志明 1,000元
江昭娣 2,000元
李昌啟 4,300元
其他現場投箱捐款 1,100元
至5月18日共募款15,900元

Lafay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不合理也變合理 馬庫達愛要求歸還土地



馬庫達愛部落北上控訴 要求還土地
2009/05/21 02:32

花蓮豐濱石梯坪馬庫達愛部落阿美族人,19日上午前往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說他們因為政府的行政疏失,讓族人失去了土地,並在隨後前往監察院陳情。

以族語呼喊口號,遠從花蓮豐濱北上的馬庫達愛部落族人,向政府發出吶喊,民國79年族人向豐濱鄉公所辦理地目登錄劃編作業時,鄉公所向阿美族人表示颱風侵襲、地籍資料泡水毀損,從此馬庫達愛的土地港口石門段823、592地號土地,被劃歸國有,82年無償撥用給東管處,但阿美族人卻仍繼續繳納稅租,讓族人忿忿不平。

多年來,石梯坪馬庫達愛部落族人多次抗爭,並未獲得重視,東管處甚至繼續規劃多功能公園開發案,族人決定北上表達訴求。

記者會現場,立委廖國棟也到場表達關心,隨後阿美族人前往監察院陳情,由監察委員杜善興接下族人的陳情案。

(影像/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文/原住民族電視台)

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八點打給我~馬庫達愛土地運動

敬致各位夥伴

馬庫達愛土地自救會繼上回「腳,踩在田埂裡」之音樂後,本會主要青年幹部十餘人,將於5月18日北上參與原住民電視台「八點打給我」的錄影工作。

我們將以「原住民式的幽默與嚴肅」用戲劇的方式,將土地抗爭的歷史深入淺出地訴說與還原。原民台將於6月1日晚間8點播出。

18日晚間,本會幹部將於汐止(暫定)與旅北青年,針對「馬庫達愛土地運動」之議題進行交流與互動,敬請旅北族人踴躍參與。

19日上午9點~11點,我們將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下午1點~2點至監察院遞交陳情書。

感謝馬耀.比吼導演及原民台主持人阿洛對馬庫達愛土地自救會行程的協助。

lafay英彥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腳,踩在田埂裡】音樂會~5/8邀請您的參與


來,

聽聽海洋部落的婦女們,將腳踩在田裡工作,以歌聲與自然互動

耆老們在山林裡砍材,如何吟唱安慰孤寂的心靈

年青人在傳統古調及現代曲風之間,改編出層次多樣耐人尋味的歌謠



【腳,踩在田埂裡】

是對大地之母,

給予豐沛食物的感恩

對生命群族繁衍與文化創造提供基石的最高禮敬



用音樂的響宴

呼喚人們走出都市的邊界來到大自然~

讓腳踩在田埂裡,深呼吸並感受泥土浸潤心靈的容顏

深記土地給予人們的恩賜與美好!



時間:98年5月8日傍晚5:00~7:00

地點:石梯坪



18:00-18:10 祈福儀式 (為部落為族人及與會者祈福)/港口部落頭目

18:10-18:20 魂魄礁岩/Cepo’劇團

18:20-18:30 懷念老歌/盧薆竹 古箏獨奏

18:30-18:40 土地的故事誰來聽/lafay、sumi、anu

18:40~19:50 山林的低吟組曲/東海岸文化藝術團

18:50-19:00 四季頌-古調吟唱 /頭目領唱 全體與會族人

19:00-19:30 海岸勇士的音樂/ 項鍊樂團

19:20-19:30 大合唱

19:30-20:00 交流時刻



主辦單位:馬庫達愛部落土地自救會、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

協辦單位:升火工作室、項鍊樂團、東海岸文化藝術團、荒野協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千里步道

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Makota’ay 東海岸的綠寶石(祖先遺留的綠寶石)

hay採訪後記2009\04\25

前些日子因為東管處在花蓮縣豐濱鄉的石門段,規劃了所謂的多功能公園工程,引發了Pangcah族人的反彈。土地問題都還沒釐清,現在又聞東管處將規劃休閒建設,族人擔心如此一來,將無法取回石梯坪附近的傳統領域。

於是開始成立自救會,一連串的還我土地抗爭運動,族人再度聚集在Makota’ay的傳統領域,掛上抗議布條及直接在傳統領域上施放狼煙,正式的宣示還我土地的決心。各平面或電子及電視媒體,都關切這個事件。基於自己從事新聞媒體工作,也是Pangcah的wawa,更趨使我要更深入了解此事。幾番來回Makota’ay讓我親自體會到族人的心聲,與部落土地的歷史脈絡,因此邀請了自救會總幹事-Lafay(陳英彥)女士,接受原民台的族語新聞錄影專訪。播出之後反應熱絡,關心的電話此起彼落,催促我更進一歩的關注整個事件。

2009年4月17日,再度隻身前往台東採訪。原來上午天氣還好,下午到了台東,卻下起滂沱大雨。由於事先已跟自救會總幹事約好,當天族人早已在那裡等候,冒著風雨在祖先留下來的土地上(Makota’ay)搭蓋(talu’an)工寮。看到我,就像是要帶給他們好消息般的被熱情接待,讓我好感動!

台灣被稱作”福爾摩沙”,以美麗的寶島而聞名,這塊土地孕育出多元多樣的文化特色,更凸顯了她的豐富資源…

自古以來,祖先們一直在這塊土地上生存著,他們安居樂業、依循著先人的腳步、智慧、規範、禁忌、和平的傳唱著祖先流傳的古謠。這裡有的是人與土地間那種相互依賴、尊重的關係。莊嚴神聖的傳統祭典、儀式一代傳過一代;「靠山吃山、依海吃海」正是祖先生態智慧的體現。部落的精神領袖(kakita’an)義正辭嚴的說:「族人世世代代在這個土地上生活著,土地滋養了生命,使族人生生不息,土地就像母親孕育著我們。祖先叮嚀著,也耳提面命的告誡我們,一定要守護著後人賴以為生的樂土…」。

時代更迭,被殖民後的文化變革,亂了祖先呼吸的節奏。政黨一再輪替,卻從沒有尊重過一直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族人。一次又一次的土地劃編,造成祖先留給子孫的土地不斷流失,外來政權粗暴的在土地上切割,劃了一道道傷口。用的是族人不懂的遊戲規則,執的是他們自己才了解的法則。從以前的國民政府到現在的國民政府,族人的傳統領域開始有了編號、賦稅…,多年後卻發現土地莫名的瘦身了;不知不覺,沒有協商,沒有尊重;突兀的建築處處林立,水泥地狠狠的分割了土地的血脈。原來的母親已被有心人偷天換日,糢糊了她的容顏,大地再也找不到她原來的族人子民。淌著血的是族人的心,傷的是族人尊貴的命脈。這豈能用一句”行政疏失”而一了百了?相關單位在族人面前互踢皮球,卻沒有一個公正的裁決者,能出面釐清或平心靜氣的聽聽族人們的聲音。一位faki 仰著頭非常憤慨的說:「等了20年了,口都喊乾了,從黑髮到白髮,有的等不及已歸入塵土了,我們一代代的站在這土地上捍衛著!不畏風雨,不管多艱難,失望、無助;我們依然站在土地上高喊著”還我土地”,腰桿雖累了,背也駝了,但還要我們等幾個20年呢?」

後記:這次走訪部落,才深深了解老人心中的痛,曾經是族人馳騁的傳統領域,曾幾何時成為一座座的國家公園或度假勝地,服務了誰?我只看到族人的文化傳統及生活習慣被粗暴的撕裂,現今政府要族人拿出可以證明所有權的地契,這是誰的文化?我只看到了掠奪…。

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

馬庫達愛土地自救會執行進度2009/4/20

各位夥伴

太魯閣族邱賽琳:一位為了民族尊嚴、正義及傳統土地而戰的太魯閣勇敢青年。他/她們的故事,請參閱附件。

東華大學環政所玫君: 輾轉從蔡老師那邊得知你現在正在忙碌於石梯坪那邊的土地問題,也看過了你們相關的部落格報導!因為部落格的消息停留在三月中,不知道現在狀況如何?看見部落格裡面的影像記錄,很佩服你有勇氣跟毅力去對抗公部門!為了保留與捍衛自己的傳統領域而奮鬥~~加油!!

奇美部落明季:來電關切自救會狀況!

狼煙行動聊盟: 我們是一群來自台東跨族群的原住民,先前已從網路上看到港口部落的阿美族人正在為石梯坪的事情,與東管處進行角力,我們想向你們為民族土地的努力致意。
目前透過友人得知你們也成立了自救會的部落格,因此將你們部落格的資訊分享出去,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對港口族人對石梯坪事件的聲援,在此跟你們說一聲!
也希望港口的族人知道你們不孤單,大家一起為民族的土地和權益來努力~

鐘寶珠、潘朝成及慈濟大學師生:至港口部落關切石梯坪土地自救會進度,潘朝成老師並承諾將訊息進一步轉呈立法院高金委員。

原民台主持人阿洛:至港口部落關切自救會組織運作及執行進度。並闡述「自治」的概念。

台大博士班憶君lisin: 提供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http://www.laf.org.tw/tw/taiwan_map/hualien.php

港口部落旅北青年ka.tsou: 財政部長李述德有關國有土地出售的一段談話,詳如附件。

原民台主播歐嗨:至石梯坪拍攝族人搭蓋「搭路岸-taluan」並訪問自救會成員們。

高帆:想請教你的是,如果這片土地真的回復給我們部落的族人了,我們又會如何使用這片土地?我們如何證明我們可以管裡我們自己的土地比這個國家管理得好?我們如何發揮我們的傳統智慧及約束新科技、商業競爭等等的問題在這片土地上重演?如果族人們拿回了這片土地,會不會只是在名下多了比財產,甚至是可以變賣的財產,就像沙漠風情民宿,或是隔壁那棟一樣?
對不起我只是單從土地的角度來提出一些粗淺的問題,對土地而言,無關乎誰擁有(?)它,而是它如何被踐踏、被滋養、被蔭庇。記得大姊對我說過,從前小時後去海邊撿蠑螺(dugu),一下子就一整籃,而且都很大顆,去餵豬時也可以順便撿一藍蝸牛回來,夏天時滿滿的螢火蟲…為什麼都不見了?
……………………………………………………………………………...........................
我們的腳步一直不曾停歇,雖然一段時間沒有與大家連繫!

自救會成立之初,即已明確在行政體系、行政訴訟、社會述求、抗爭四個面向交錯行動,實踐訴求的達成!

行政體系:石梯坪所有據爭議,為東管處及花蓮縣政府管理的土地,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已申請完成增編保留地作業。也協同豐濱鄉公所、東管處及花蓮縣府,於四月初完成了土地會勘作業。下一步申請資料將送達花蓮縣政府及原民會。
由於,現階段石梯坪土地的管理機關有東管處及花蓮縣政府,為了爭取主耕地,自救會主要面對的是:豐濱鄉公所、花蓮縣政府、國有財產局、東管處。
當增編保留地的申請資料進一步到了原民會之後,將是原民會與財政部及交通部與觀光局還有立委之間的對話。
自救會相當理解當「雞蛋碰石頭」的後果。為此也花了不少心力與時間蒐集證明石梯坪為主耕地之資料,並進一步整理公部門過去在取得土地,行政作業上的瑕疵資料,及相關法條的彙集,希望在面對政府龐大機制,能提出「撤退撥用土地使用權」之有力證明。

行政訴訟:去年底已將訴願書呈花蓮縣府,目前還沒回應。這程序會等行致體系告一段落後再進行。

社會訴求:地權與地用兩段訴求。
土地的使用權不應由現管機關來主導。共有、共享、共管的基礎,應建立在地方的需求上,才能平等、尊嚴、永續地發展。
珍視「寶石般的綠色土壤」,是族人重返原耕地運用土地的最高指導原則。
為此,我們呼籲族人嚴禁使用除草劑,保留部份原生種植物,推廣有機及原住民族自然生態園區(原生自然植物及人文資料庫)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未來絕不輕易進行土地的交易。
土地所有權是基於公平、正義、民族尊嚴的基礎。,那是祖先們千百年來生活並辛苦開墾的主耕地,還能有什麼理由被政府佔有並管理?

抗爭:常被形容為「溫和的阿美族人」。我們希望每一分力量及資源運用得當,特別是面對政府這龐大機制,官與官之間牢不可破的鎖鏈環,我們清楚知道,它絕對不是數次的抗爭或頻繁的發聲就能把它撼動與解開的。
重返原耕地,開墾與種植,是我們目前正進行的抗爭主軸。未來,我們期待結合國內的NGO組織,及原住民團體,在此發聲及運動,直到政府聽見、正視、回應我們的聲音。

Lafay 英彥
馬庫達愛土地自救會網誌http://pangcahland.blogspot.com/

還我土地 火耕農地變公園 部落生火抗議

現場上百名族人最後還圍住火堆,高喊「還我土地」、「東管處滾出去」等口號。(記者花孟璟攝)

馬庫達愛部落捍衛土地

〔記者花孟璟/豐濱報導〕「還我土地!東管處滾蛋!」豐濱鄉港口村馬庫達愛部落的阿美族族人,昨天在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石梯坪的傳統耕地「生火」,還圍著火堆高喊口號,除了向東管處抗議該地將建「多功能公園」,也藉此向祖靈宣誓捍衛土地決心!

東管處:會繼續保留現狀

對此,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秘書吳志昇強調,東管處為81年向國有財產局依法撥用,並非「霸佔土地」;另族人提到的「多功能公園」,還只是構想,之前東管處也曾與部落協商,歡迎族人提出規劃意見,但族人沒有接受,因此東管處也尊重,會繼續「保留現狀」。

針對原住民想取回土地的訴求,吳志昇說,國有財產局去年也針對此案開過會議,只要有傳統領域耕作的事實,提出證據,就可以依照原住民保留地增劃編的規定,劃為傳統領域。

自救會:有3公頃傳統耕地

豐濱鄉港口土地自救會長陳英彥說,東管處石梯停車場區域內,有3公頃土地是族人的傳統耕地,祖先在此生活千百年,族人分別在71年、79年向豐濱鄉公所辦理保留地劃編及增劃編,但直到79年都無法成功,到82年土地突然變成國有財產局所有,還移撥東管處,自救會質疑,政府不該惡霸強佔人民土地。

為此,上百位阿美族人昨天集聚東管處停車場旁的耕地,先以檳榔、小米酒祭祖靈,接著以土地上的樹枝、雜草集成火堆點燃,族人說,希望土地的火堆升起的煙,可以告知祖靈族人捍衛土地的決心。

族人也用紅色的尼龍繩,將有爭議的土地界線圍起來,族人伊佑說,紅色尼龍繩代表族人和土地的血液,族人要用手做針引線,「縫合」破碎土地。

百年耕地被占 石梯坪原民抗議--2009-04-07 --中國時報

【洪祥和/花蓮報導】

 豐濱鄉石梯坪港口部落上百位阿美族人,昨天抗議一處約三公頃、逾數百年歷史的耕地,廿年前被不當收歸國有,並無償提供給東海岸風景區管理處興建「多功能公園」。九十四歲阿嬤黛妃說,「我要在有生之年爭回土地,否則死不瞑目!」
 東管處秘書吳志昇表示,管理處規畫將石梯遊客中心一處三公頃苗圃用地,整建成多功能公園,設置展演舞台,與當地阿美族人合作,提供歌舞表演,增加觀光收入,不料,卻引發當地阿美族人不滿,管理處尊重族人意見,目前已停工。
 將整建做多功能公園 族人不甘心
 當地原住民昨天上午聚集抗議,先以紅色尼龍繩圍繞公園預定地宣示主權,耆老接著主持祭祖靈儀式,再焚燒薪柴、施放狼煙,最後一起高舉雙手,吶喊「還我土地」。
 港口部落土地自救會會長陳英彥表示,石梯坪多功能公園預定地,原有卅二戶居民在此耕種維生,卅年前豐濱鄉辦理地目登錄劃編作業時,因遇上颱風侵襲,地籍資料泡水毀損,從此這塊土地就不明不白劃歸國有,民國八十二年又無償撥給東管處使用。
 東管處當年查無人使用 如今傷腦筋
 陳英彥痛哭說,向政府陳情,得到的回應卻是「東管處使用並無不法」,搞丟資料的豐濱鄉公所則推說「本鄉原住民保留地承辦人流動性大,在移交過程中未清楚交接,以致民國七十九年到民國八十三年間申請人所申請之資料查無留存」。
 吳志昇表示,東管處當年徵詢各單位,查證無人使用後,依法取得該筆土地,他們是公家單位,土地不能說給就給,民眾仍須循合法途徑,申請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東管處會尊重族人的權益。

2009年4月5日 星期日

祖靈說:孩子們 不要再睡了

港口部落土地自救會旅北青年誓師大會


銘記那田埂裡的腳

4/6日(週一)上午8時至12時我們一起為祖先的辛苦感恩

★絕對不容許政府忽視我們的權益

親愛的部落青年們 部落的未來 你得一定要參與
*活動地點:石梯坪東管處

活動說明會:4/4(六)晚上7:30(港口活動中心)

@港口部落土地自救會
@連絡人:
陳英彥0926-330842
林鳳美0910-864276

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當傳統耕地 變成「多功能公園」...

新聞日期:2009-03-16
特約記者顏嘉成/報導

石梯坪 原住民 自救土地

一個規劃案、二筆土地、三十二位耕作者與一百一十一位陳情連署書,東海岸石梯坪一塊約三點三公頃的土地,從民國七十九年開始近二十年的進行土地申請登錄為原住民保留地的訴願,到去年訴願人代表陳精志的過逝後,原來以為就此沉寂的花蓮石梯坪「還我土地權」,最近因為東部海岸風景管理處的一個詢問電話,重啟了這個運動。

還我土地  其餘免談

民國七十九年間花蓮縣豐濱鄉港口社區依據「台灣省山胞原居使用土地劃編山胞保留地要點」,於法令期限向豐濱鄉公所申請石門段五九二、八二三土地登記,民國八十一年因故再次進行登記。未料民國八十二年七月三日,該案尚在審查期間財政部國有財產局逕行將該地無償移撥交通部觀光局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東管處取得該土地後,初期以原生植物苗圃栽植為主,今年二月左右委託規劃公司進行石梯坪「多功能公園」規劃案時,又挑起了土地權爭議的往事。

耕作人已完成土地登記

引起部落族人對於土地爭議問題,即在土地在耕作人已進行登記後,為什麼還可以進行撥用,實在讓族人不解。民國八十四至八十六年期間,該地號原耕作人陳精志等人,在得知土地管理者早於八十二年變更為東管處後,即又再次向鄉公所申請土地登記事宜。

這二筆土地內包括了五個主要家族及三十二位的耕作人,由陳精志作為陳情代表人歷經多年的陳情,遍及豐濱鄉公所、花蓮縣政府、花蓮縣議會、台灣省議會、交通部觀光局、東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交通部、台灣省原住民行政局及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每一次總懷著希望而去,最後又抱著失望而回。

多次的陳情過程,部落的居民仍然不放棄任何的可能,但隨著時間的久遠以及老人相繼的逝去,陳精志老先生仍不敵歲月終究離開,但在最後時間放不下的卻是未完的任務—五九二、八二三土地的權益。

爭取土地權血淚史

原來的訴願人陳精志過逝後,其女兒陳陳英彥接續父親未完的事,現為石梯坪土地自救會的陳情人代表陳英彥說,「今年二月十日時,正當我在為一份企畫趕得焦頭爛額之際,突然接到東管處的電話說,想購買我家一塊在石梯坪的農地,希望將能將那私有地附近將近四頃的土地,規畫為多功能公園預定地。」而東管處的這通電話,也讓原來的世耕於此二筆土地上的人們更聚集了起來。

「這是一個原住民對於土地權爭取的血淚史,我們原住民的世耕地,七十年代以前都有繳租的記錄,在辦理土地登記時也都申請了,為什麼有些土地就這樣變成國家的,這必須給我們一個交待。」豐濱鄉鄉民代表江強民感慨的說。

江強民認為,一個尚有爭議的土地權未解決前,貿然進行實質的硬體規劃,只會加深部落與政府的誤解與衝突,希望相關單位重視部落土地問題。

他指出,一個規劃案的背後突顯出一直存在的東海岸土地問題,從台東縣都蘭灣到花蓮縣港口石門段,不斷的重覆著部落生活與政府法令上的矛盾,而這種的矛盾在政府與部落族人不對等的力量下,土地的所有與使用權在缺乏公平正義基礎下被犧牲,部落認為願景不能僅用一個外地的觀光規劃思維來呈現,必須在先解決土地的爭議基礎下再進行討論與規劃。

阿美族人太溫和

鄉所、鄉代會聯手 盼解決爭議
新聞日期:2009-03-16
更生日報 特約記者顏嘉成/報導

豐濱鄉代會與鄉公所將成立專案小組,全力處理這件土地權益陳情案,專案小組由江強民代表擔任召集人,副召集人為李昌啟代表,小組成員包括鄉代會各代表及鄉公所官員等。專案小組並將於十六日下午二點,在鄉公所進行專案會議的協商工作。而透過部落的協調與確認,立委廖國棟將於十七日到豐濱鄉石梯坪進行瞭解。

專案小組召集人江強民說,雖然這是一個港口部落的案子,但也是整個台灣原住民失去自己土地的一個縮影。

在不同的殖民期間,原住民長久以來的世耕土地是不爭的事實,因為阿美族太溫和,總認為政府會照顧他們的權益,但一些人為的疏失,再加上便利行事的作為,以致於這類的事件層出不窮。
小組副召集人李昌啟則認為,七十九年部落的耕作戶早已進行登記原承租或占有戶申請為原住民保留地的事宜,但在相關的公文處理中,承辦人當時的資料疏失,是否請鄉公所開具相關證明,保有原住民早已登記的權益。

鄉代表古方新更指出,這二筆土地上的耕作戶在七十年以前已有承租,而且也都有依照相關承租規定進行繳租,在國有土地進行撥用時難道不需要通知承租戶或佔用人嗎?

豐濱鄉長張進德表示,由於本案的複雜性將請求中央予以協助,鄉公所也會出面協調東管處、國有財產局、原民會等相關單位共同研商。對於陳情人所提供的書面資料,鄉公所也將積極的進行瞭解,未來會站在爭取地方的權益上來協助。

土地撥用後部落才陳情 算是是背了黑鍋

更生日報 特約記者顏嘉成/報導

東部海岸風景管理處秘書吳志昇談到這二筆土地時表示,民國八十二年五月十九日,國有財產局撥用豐濱鄉石門段五九二、八二三等二筆土地時,該區礁岸遍佈耕作尚屬不易,且呈現無耕作之原野,而撥用後兩年部落開始陳情的情況,也讓東管處表示自己也是背了黑鍋。

應依程序解決爭議

吳志昇說,原來土地在進行撥用的程序過程中,東管處認為自己是現階段的管理者,而非土地的擁有者,目前土地登記所有人還是中華民國政府,至於能否將土地歸還給部落的爭議,仍需要透過合法的程序予以處理。

初步規劃多功能公園

 吳志昇指出,東管處在取得土地後,因應其土地上礁岩遍佈關係,將其規劃成原生植物的苗圃,雖然目前栽植的範圍不大,但是仍會持續努力的經營。目前正委託規劃公司進行此區的初步規劃設計,希望能夠提供一個多功能公園來符應當地的發展現況,以一個比較好的展演場地空間讓表演型態的節目可以在當地進行,當然這些多功能空間的思考會以在地觀光發展基礎下與部落進行共有、共享、共管機制。

吳志昇表示,規劃案仍屬初期的階段,目前仍希望與部落的朋友一同討論這個空間的問題,雖然土地權屬目前仍屬東管處所管理,但東管處絕對有誠意與相關單位及部落共同研商討論。

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

執行進度(2009/03/16)

各位夥伴

再次感謝連署的團體及朋友們,還有每一份支持不斷的力量!

@荒野協會保育部敏惠: 把自救會的網誌轉寄給了一些朋友。
@文全:行動:一則新聞桃園大溪部落長輩餐風露宿已達20天,要求出立倫出面負責。
@麗蓉:一則新聞,搶救部落!我們支持「撒烏瓦知」就地重建!
@韶雯:阿美族土地被徵收的另一案例。
@易蓉:為港口部落打氣!
@小地方新聞網小非:希望報導石梯坪土地新聞。
@東華大學蔡建福老師:星期六和港口幾位年輕的工作者(力之他們)討論到最近你們的困境,希望一切都進行得順利,你們的努力將會讓這些失心的公務單位有所反省。
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 :歡迎一起來, 用雙腳, 認識台灣的海洋, 認識家鄉的人文薈萃,一起走在。家鄉海之濱。
@港口旅北青年kacaw:我已在3/12星期四下午將訊息傳遞給旅北 gi vi la chai 的同學,大家也認同願關心與支持原鄉的行動,大家說如果部落有行動的話,一定力挺到底,還在傳遞連署中!!部落加油!!
@高帆:為港口部落打氣!

…………………………………………………………………………………………………………………………………..

(1)謝謝影像紀錄導演阿青,忠實地將石梯坪地主心聲及自救會在部落內部共識的凝聚及外部資源連結的點滴詳實紀錄,剪接完成之影片已陸續連結自救會網誌,敬請踴躍點閱。阿青捐款1000元。
(2)更生日報特約記者顏嘉成,專誠至港口部落主動關切石梯坪土地事宜。未來顏記者將不定期報導相關訊息。
(3)謝謝鳳美與力之用心蒐集有關石梯坪舊部落之資料並繪製地圖。
(4)豐濱鄉代表會針對自救會日前之陳情書,於議會中允諾成立專案小組,後續將於3月16日下午2時,於豐濱鄉公所與豐濱鄉鄉長針對自救會的訴求進行討論。
(5)廖國棟委員將於3月17日下午3點召集與石梯坪土地相關政府單位,於港口舉行第一次請願案協調會,敬邀各位朋友參與。
(6)花蓮縣楊德金議員於縣議會針對石梯坪土地案之提議獲得共識,決議於3月18日上午10點於豐鄉公所,舉行另一場部落與相關政府單位的協調會。
(7)原住民新聞台的「原住民新聞雜誌」將針對石梯坪土地案,於3月16、17日來到港口進行專題的拍攝工作。

lafay英彥

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紀錄】影像相關連結

部落的紀錄片工作者幫我們剪輯了相關的影像,
歡迎關心的朋友點閱。

http://www.wretch.cc/video/sawalian

執行進度(2009/03/08)

L:可以給我自救會帳號嗎? 我想捐款,因為我很少在部落沒辦法出很多力 所以想幫忙部落。
三鶯部落:一起加油!
N:網路連署大家的一些意見,很精采! 可以印出來給部落的人參考。
港都網路電視台:幫我們出個高雄到石梯的火車費,我們幫您做免費專題報導。
…………………………………………………………………………………………………………………………………..
回應L:非常謝謝您的支持。也希望馬庫達埃的kapah-L,能將訊息傳遞給旅北同鄉會及青年會,請大家共同來關心與支持原鄉的脈動。
回應三鶯部落: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回應N:會的!
回應港都網路電視台:很感激貴台願意免費報導,由於自救會目前財務狀況也相當吃緊,未來有須要協助之處, 請不吝給予支持。

這段時間非常感謝在網路上連署支持的朋友們,因為有大家的參與,我們將更努力用行動留住我們共同珍惜的好山好水。

目前自救會已完成向豐濱鄉公所申請增編原住民保留地的作業手續,近日資料將會送達行政院原住民事務委員會。為了凝聚港口部落地方族人的共識,自救會幾乎每晚都在開會,也將連署計畫書分享鄰村靜浦部落,成效也許有限,但總是往前跨越了一步。

東管處於上週二授意鳳林地政事務所進行石梯坪土地的測量,為此廖國棟委員國會辦公室的執行長洪天盛,也緊急於3月6日與部落族人舉辦了一場座談會。洪執行長已指示豐濱鄉代表會,針對豐濱鄉公所之前的行政作業疏失,成立專案小組去進行追查。同時,近期將由廖國棟委員在港口部落,針對石梯坪土地及多功能公園案,進行跨部會的協調會議。

Lafay英彥

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

執行進度(2009/03/02)

1.與林淑雅老師連繫上,她很樂於提供法律相關知識,但須要一些時間先了解石梯坪土地的始末。

2.2月2 6、27日連續兩天與地主們至鄉公所補辦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事宜。其中比較棘手的問題是,除了823、592地號之外,還有194、193、193-1及113-2、113-3的地號,地主們在未被告知或未收到任何補償金的狀況之下,就迷迷糊糊失去了土地,如今祖傳地上早已蓋了建築物,地主哭訴無門。

3.今早與港口部落代表們及少數地主至公鄉,要求鄉長未來呈達資料於原民會時,能同時出俱一份79年地主們曾辦理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之證明函。鄉長希望能蒐集有利之證據,必要時也願意證明。

目前自救會已有數張地主們於62~67年期間的繳稅單。

回應L:謝謝用心安排,我們樂於將目前的議題分享給關心這塊土地的朋友或外國友人。

回應P:很好的建議。也許先把眼前比較急迫的問題處理後,再來思考這個計畫。可否將更具體的作法提出。

回應N:我們將在今晚啓動石梯坪地主們及港口部落還有靜浦部落同步的「反多功能公園」的連署活動,預定在2月3~4日將至東管處遞交連署書,如果網路連署時間上可以配合,就請開始作業。
請將明信片寄至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四鄰2~1號,石梯坪土地自救會。明信片或海報,抱歉!目前還沒有預算,或許可以用其他方式傳播。

類似港口多功能公園的興建並非個案,東管處也在靜浦部落徵收土地將興建停車場之類的公共設施。

Lafay

2009年2月24日 星期二

觀點】自然,就是太自然

文/lafay

我雖無法去高談大自然或闊論環境生態、保護,這些漸被人們重視的議題,但並不表示我對這些議題漠視。即便我就在山與海圍繞,與農田為鄰、花木扶疏的環境中,過著日子。我問自己,為何不把這些常掛在嘴裡?

姐說:「就是因為已經生活在大自然裡,住家的旁邊就有農田、有綠地、有海洋,就是太自然了,一切都是那麼自然,甚至也身體力行,願意將自然分享給大家」。

因此,當石梯坪土地自救會的訴求,一打上「整地」,隱約感受到外界對綠色生態議題的關切。我願意花一點時間,從地理環境及人文還有現實狀態,來說明我對823、592土地情感的試圖連結。

據港口部落耆老的口述,石梯坪在至少一個世紀前,就有噶瑪蘭族的少數人在此地耕種過,之後,因為耕種的水田缺水而離開。

日據時代之前,由於港口聚落之人口漸增,土地不敷使用,有一部份的人遷移至石梯坪居住。好景不常,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顆炸彈曾掉落在石梯坪,以及後來又因為石梯坪曾遭逢大水災的襲擊,造成的山崩的恐怖經歷,讓原來遷移至石梯坪的港口聚落族人,又遷回原來的港口聚落。

我母親追憶,當外婆還在16、7歲時,聚落的農耕型態,在日本人的影響與推廣下,由原本的燒山游耕,逐漸開始轉而學習種植水稻。因此,在外婆的那個年代,族人開始開墾聚落的土地,如今推算起來,也應該是近一個世紀前的事。土地的開墾工作,一直持續了半個世紀以上,直到整個港口村的腹地都開墾完才算結束。

又聞,當初水稻的農地很早就已經放領,族人雖耕田,但當時土地的稅金相當重,族人往往以種植的稻穀來抵稅,再加上氣候的影響,秋冬之際風大,稻穀第二期的收成普遍不佳,往往還要靠政府救濟,而獲得的救濟物之後也還要償還。因此,當時除了種稻之外,族人在糧食不足的時候全靠種地瓜來裹腹。而地瓜、芋頭、綠豆主要種植的集散地是水稻農田之外的旱地,也正好就是在現在石梯坪823、592這些地方種植的。

若說這一片爭議已久的土地,曾是族人在缺糧年代,食物的主要生產區,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為什麼現在的石梯坪一片綠油油農田景象不再,反而是民宿立林及小面積耕作或一片叢生雜草的亂象世界?

1968年台十一線通車後,許多族人紛紛前往都會發展,港口部落人力資源的結構產生了劇烈地變動,原本一直是由港口部落男性年齡階層負責維護的石梯坪區農田水渠道,因為頓失人力,而漸荒蕪,終致農田因缺水而不再有人耕作。

農田如果失去了生產力或被閒置著,最大的後遺症或最大的剩餘價值就只有「賣地」。君不見民宿林立的石梯坪,就是賣地之後,地方畸形發展的失衡結果。

再來,如果一棟許久沒人居住或失修的房子,要如何才能被原屋主或新屋主接受甚至願意住進去?「先整修裡裡外外吧!」沒錯!這是第一步。

石梯坪823、592的土地,在歸東管處管理之後,已經有很長一後時間,族人不再親近耕種那塊土地,原因複雜是可以理解的。如何重新連結族人與這塊土地的情感,在理性的抗爭之前,加溫與醞釀是不可缺的手續與過程。

「小時候,我總坐在這塊石頭上,安靜地啃著地瓜,並照顧下面的弟妹,然後看著父母辛勤地工作。」

「這是爸爸在20多年前,作為土地界線標記而種植的一排排變葉木,如今長得比人都還高。」

「這是妳外公在妳未出生之前,為了防範牛群進入地瓜及菜園區,而種植的林投樹,如今已佔領、征服了這附近一大片的土地。」


不知有多少回,我曾聽過母親,及去年才往生的父親,這樣說著這塊土地的故事,但不知為何,我始終只是聽聽,並沒有對這塊土地產生太大的歸屬感。

直到那一天,我帶著鐮刀,在雜草叢生的土地上,找到了父親生前曾經種植的一排排變葉木;直到我踏上了,過去只是遠觀,卻一直不曾近身,就在這一片爭議土地的中心位置,是這塊土地唯一的私有地上,我流著汗、除著草,在辛勞之後,坐下來休息的片刻,無意望著眼前同樣的山與海,草與地。為什麼,突然心中一陣悸動,他們似乎在我眼前變個了樣!不,應該說是,我對它們的感受不一樣了。我感覺我不再是幾個鐘頭之前,來到這裡的過客心態,我覺這裡似乎正在接受著我,一種熟悉感,「原來就是這裡」的感覺不斷地升起。

一件事必須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去思考、去理解,單一角度的度量,有時未必就能顧全大局。這裡說的「整地」是透過人的手與心,是與土地建立情感的身體力行,是試著把過往的記憶、地景風貌找回來的醞釀,也是堅定收回土地信念的強化加溫過程。

別忘了,在族人整理土地之後,接著必然就是種植農作物,讓土地的運用有新的開始!

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始末】誰 來 買 單?

一張公告、究竟能如何被地方機關落實、執行?
一份申報書、如何能保障地方人民家產及權益?
一份公文、推卸責任之後該由誰來買單?
無聲無影、土地被所謂的管理者移交,該由誰來監督?

一張公告
民國79年,花蓮縣政府公告
公告台灣省山胞原居住使用公有土地畫編山胞保留地受理申請事項。



一份申報書
79年5月1日至79年10月31日,石梯坪593、823地號數十位地主們前往豐濱鄉公所申報劃編為山胞保留地。當時的承辦員:江×× 、 課長:胡××。

一份公文
石梯坪593、823地號地主們,申報劃編為山胞保留等待回應期間,被告知土地已被國有財產無償撥用給東管處使用。

民國86年豐濱鄉公所來函:
主旨:為陳精志等十五人陳情豐濱鄉石門段五九二、八二三地號增編原住民保留地案、經查詳如說明二、三請 鑒核。
說明:一、復 鈞府八六、一、九(八五)府民經未第一四五八八七號函。
二、本鄉原住民保留地承辦人、流動性大在移交中亦未清楚交接,以致七九年八十二年間申請人所申請之資料查無留存 敬請諒達。
三、查本案本所以八四、十一、十(八四)豐鄉字第九一八一號函報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在案 檢附面積統計表及土地清冊(如附件)乙份 其土地管理機關為東管處。



台灣省花蓮縣土地登毫記薄資料顯示,國有財產局於民國83年7月2日,無聲無影地將石梯坪823、592地號之土地無償撥給東管處使用。


驚人的是,石梯坪823、592地號申報資料的遺失並非個案。根據在地族人林月×、及曾愛×之口述資料顯示,她們在石梯坪的土地,也因為相同的遭遇,如今土地早已為管理處建蓋了石梯坪服務處及露營區。

豐濱鄉公所漏報石門段土地增編原住民保留地行政作業上重大的疏失,由誰來買單?

國有財產局在移交石門段592、823地號土地給東管處時,未事先查察其為已申報原住民保留地之申請,即然為劃編中之土地,既應依法應先由鄉公所原住民保留地權利審查委員會依審查程序審查,然竟逕行同意撥用東管處其撥用程序嚴重影響在地耕作權,這又要由誰來買單?



一張公告、究竟能如何被地方機關落實、執行?
一份申報書、如何能保障地方人民家產及權益?
一份公文、責任推卸後,該由誰來買單?
無聲無影、土地被所謂的管理者移交,該由誰來監督?

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執行進度(2009/02/23)

2月20日石梯坪地主們原本與廖國棟委員之約,因委員臨時有要事,不克前來參與。由lafay臨時主持,主要說明這段時間與外部資源接軌或與東管處及縣政府互動的進展。

這回港口部落地主們的會議,共有39人出席,其中有兩位地方代表參與,是個好的開始。Lafay也藉此機會傳達,「主要抗爭不倒的力量,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我們心中的那一份堅持與行動。但外界的力量,是那份持續走下去的勇氣之重要支撐。」。

冰山一角,原來,石梯坪除了592、823地號的土地之外,現在石梯坪東管處的服務處,及靠近服務處的第一個露營區(港口部落舉行海祭的位置),過去在土地上的取得皆有瑕疵與爭議,地主們無援地忍受了這麼久,終於站起來說話了。

當其他族群早已高喊著「還我傳統領域」的時候,這一條「還我傳統土地」的路卻走得何其漫長!

那麼港口部落傳統領域究竟還在遙遠的哪一邊呢?
1.月洞-部落傳統祈雨場(目前由鄉公所管理)
2.瑞港公路旁早期男性年齡階級種竹林採竹的地方(目前是林務局在管)
3.大港口的神社(目前是私人鐵皮寺廟)
4.還有更多的傳統領域,還在漸被遺忘待尋的記憶中

lafay不是洩氣,而是提醒自己,「開始就在現在」。

執行進度(2009/2/20)

昨天下午三點lafay突然被告知,將與東管處處長、王專員、王彥惠課員於升火工作室見面。東管處處長主要針對石梯坪多功能公園規畫案,部落想法進一步的關切與了解。顯然是因為日前原民台曾至東管處關切過有關土地規畫案的狀況,及媒體對港口居民於石梯坪整地的報導,讓東管處有了回應。

處長表示,建立多功能公園之用意,是讓在地族人在人文與產業面有一個可以集體呈現與共同行銷的空間,未來也將秉持「共有、共享、共管」的精神共同去營造。

Lafay與鳳美也將地主的共同心聲「反對公園規畫案,把土地要回來」作清楚地表達。

處長的回應是,「有想法,也要有作法,部落族人不妨再認真思考。如果在二月底之前對此規畫案,只要有人不同意,就取消進行。但是,也要規勸地主不要再繼續整地,只要地主不再動那塊土地,東管處也不會動」。

另外,2月21日星期六下午三點,立委廖國棟將與地主們在港口部落活動中心碰面,好進一步了解有關石梯坪土地的問題。

Lafay: 1.「共有、共享、共管」的精神立意雖好,但究竟能真的落實的可行性?
2.只要地主不再動那塊土地,東管處也不會動。這是君子協定嗎?lafay也只能代為轉達,也要尊重地主們的共同意識。

2009年2月18日 星期三

近日】多功能公園的迷思


文/lafay

2月10日正當我在為一份企畫趕得焦頭爛額之際,突然接到東管處企畫課高課長說,想購買我家一塊在石梯坪的農地。高課長接著說:「希望未來能將那私有地附近將近四頃的土地,規畫為多功能公園預定地」。

我後來把這事跟地方李代表說明的時候,說「石梯坪不就是個公園了嗎?何須再要一個小公園。」李代表也表示同意。

這的確是一個很妙的問題,石梯坪保護區已經是一個國家級的大公園,何須再建一個小公園?況且這個公園的預定地,是港口部落族人的傳統土地。

東管處也相當清楚,為了這塊土地,族人四處陳情,每一次陳情的結果,總是冷冷地寫著:「土地已歸東管處管理,歉難同意增畫編為保留地」。

族人世代在此耕種,並在早期繳納稅金,在民國79年土地測量之後,卻莫名其妙失去了這塊土地。

更諷刺的是,多功能公園預定地,未來將規畫蓋一個樂舞展演場,及農產品展示區,花卉區,甚至停車場。如果這項美意是為了提供在地族人有一個可以作為市集的點,來推廣原住民文化或農產品展示區,那也應該先從農產品的輔植著手起,才能談市集。況且就展演場地來說,石梯坪也還有東管處另一棟公共空間可以運用。

狹長的港口部落散落著的工作室,未來如何會因為有了東管處多功能的公園或市集場域,就願意在此將農產品展示或集中活動在此表演?東管處仍然站在本位的立場,想著地方如何迎合官員的想法來發展。

在國家風景區的一角設立一個小型公園,真的就能讓遊客倍增,或增加港口部落族人工作機會或經濟收益嗎?我們必須認真思考這問題。如果只是為了建設而硬是要開發那塊土地,則破壞了風景原有的樣貌與自然生態。如此草率的開發,未來無論是對自然生態及環境保護乃至在地族人的權益及東管處,都會全盤皆輸。

無論多麼富麗堂皇的說詞或美麗的規畫願景,那塊石門段823及592地號的土地,是港口族人的傳統土地。我們不要更多的公園,因為,從來只有失去,沒有得到。

我們要的是土地!自己的土地。

近日】遲來的行動


文/lafay

才清晨七點多,80多歲的大阿姨已帶著鐮刀來到家裡等著我們,因為說好,今天要去石梯坪除草、整地的。

穿上雨鞋、袖套並戴上白色棉質手套與帽子。素來在農田裡工作總是嫌這些保護身體的配備很礙事的我,在母親的叮嚀下,穿戴整齊。也許,是出於一份莫名「出征」的心理因素吧!我須要用外在的配備武裝自己。


來到石梯坪,已經有一些長者在富美阿姨前不久才搭蓋的工寮裡等候著。得知今天有原民台的記者來攝影,大家相當興奮。因為,他們早已在前一天,於久未耕作的土地上,開始幸苦地揮砍著長得比人還高的牧草或林投樹與雜草,幸苦工作了一整天。

一條被私人民宿開闢出來的羊腸小徑,已經很多年了,就位在我們傳統的土地上。是誰開的路,我已無心追究。但是,為什麼我無法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卻任由他人在這兒開路,任由遊客往來走過?每一回探望這塊土地的時候,我總會無語的問自己?卻不曾有過任何的行動。

總以為是民族性使然!

昨天,當我問著太魯閣族的比樣(piyan),他們為什麼在亞泥土地的抗爭上,有如此勇敢與激烈的行為一次又一次地展現?她無奈地說,這一切是被逼迫的。

港口部落可耕種土地面積相當有限。這一回東管處計畫在爭議己久的土地上,進行多功能公園的規畫,地主代表雖明示土地尚處於爭議階段最好三思而行,但東管處接二連三的訊息,已牽動並挑戰了地主所能忍受的最大極限。

我問自己,為什麼港口石門段592、823地號的地主,行動來得這麼遲?為什麼此刻,突然之間大家不顧一切用行動來捍衛土地?

要不是被逼迫,港口部落純樸的老人家是不會在各處陳情了近二十沒有結果,最後依然拿起鐮刀幸苦地整地,為只是要把先祖們當初在此開墾耕作時,從地上幸苦拾起一塊塊珊瑚礁岩,並堆疊成一條一倏的土地圍界(atol),再清楚地顯現出來來證明這是族人曾經耕作過的傳統土地。